扎紧粮袋子 撑起钱袋子 潍坊念好产粮致富经:创新利益联结模式 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
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。可面对劳动力缺失的现状,土地“谁来种、如何种”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。作为产粮大市,潍坊围绕破解难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,创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,为端好“中国饭碗”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。

 

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,潍坊五百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。在潍城区成方连片的麦田里,绿油油的麦苗生机盎然。田管家玄承河,每天的任务就是巡视麦田,像这样的田管家,潍城区就有40多人。

潍坊潍城玄家村村级管理员玄承河:“现在是病虫害的高发期,我巡查主要就是看看哪里长草了,哪里有病虫害,就赶紧报告,我们合作社就安排专人打农药,把病虫草害消灭在萌芽状态。”

在此之前,玄承河跟土地打了20多年的交道。2021年,他以自家的4亩土地做股,加入到村级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,整村土地流转给了潍坊市绿野农机合作社。因为地种的好,他也被该合作社返聘为田管家。

 

潍坊潍城玄家村村级管理员玄承河:“确实比我们个人种好很多,我自己种地的时候,还在外面干着活,比方说某个生长阶段需要浇三遍水吧,我就省省事,浇一遍就算了,我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。可合作社不一样了,种、管、收、贮一条龙服务,而且都有专人,通过这两年来看,人家管理得精细到位,一亩地比我自己种能多产300多斤粮食。”

目前,潍城区已有30多个村把零散土地“打包”给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,流转土地多达2万亩。这种服务方式效果怎么样?在大寨村,村党支部书记姜官文给记者拿出了账本子。

潍坊潍城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姜官文:“种好地多收粮,就意味着我们能多分红。现在每年给我们的股民按时发放土地流转费用,增产的部分还能分红,差不多一亩地200块钱。这样一来,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。原先我们村集体收入才几万块钱,现在通过土地流转种粮食,去年村集体就增收了12万元左右。”

 

这两万亩流转的土地中不乏一些“补丁地”“巴掌地”“面条田”,流转后绿野农机合作社重新归拢、化散为整,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、数字化。不仅如此,2023年绿野农机还主导建设投用了潍坊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,打通了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公里。

潍坊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刘海昌:“这里的高标准示范农田已经实现旱能浇、涝能排、水肥一体化、自动化浇水。像我们无人机打药,一天能打1000亩。我们20台无人机3到5天,3万亩地就能全部打完,效率提高了30多倍。而且我们的粮食烘干中心能实现日烘干小麦2400吨,为保障粮食安全再上一把锁。”

 

 

在做好社会服务的同时,绿野农机还不断深耕下游产业链,目前拥有面粉、面条等多款产品,通过品牌赋能,重塑粮食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。

 

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冯建鹏表示,“绿野实践”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,流转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16%。同时,不断根据消费市场变化特点,深挖产业空间,延伸产业链条,着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,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